山东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济青两市领跑全省!
近期,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软件赋能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论坛现场,北京赛迪评估公司总经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数据治理中心副主任王闯发布山东省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2021-2022年)。
本次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发展环境四个重要维度来展开。评估主要依据数据是从各市、各部门及权威公开的渠道获取,准确、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山东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与趋势特点。
总体而言,山东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向好,济南、青岛两市领跑全省,位列第一驱动,双核驱动引领的格局已明显展现;济宁、潍坊等多市处于第二梯队,各市差距较小,追赶态势也初步形成;枣庄、菏泽等市处于第三梯队,目前提升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
分领域来看,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各市发展比较均衡,提升显著,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新型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各市指数比较接近;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济南、青岛、日照三市率先建成双千兆城市;5G、窄带物联网等通信设施建设取得广泛重视,通信基站覆盖密度较高,其中济南、青岛、济宁、日照、聊城位居前五;各市数据中心建设持续发力,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市发展水平分化明显,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济南、青岛两市的优势突出。其中,济南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15%,居全省第一;数字产业化园区等平台载体在全省分布相对均衡。枣庄、济南、青岛等11市的指数超过全省平均值,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字产业竞争力水平上,济南和青岛遥遥领先,位居全省前二,其他14市亟待加强。
产业数字化方面,各市发展各有侧重,工业数字化成效突出。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产业数字化领域整体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青岛市领先优势比较突出,潍坊、济南、滨州、济宁四市紧随其后;工业数字化渗透加速,指数贡献优势明显。农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方面,青岛市表现较为突出。
发展环境方面,总体水平持续提升,但进步幅度不一。具体包含以下三个特点:创新能力一枝独秀,济南创新环境全省最优,省级大数据中心数量全省最多,青岛和烟台紧随其后;数字人才发展呈现不均衡,济南、青岛、济宁三市指数排全省前三,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强。数字经济政策环境相对完善。除济南和青岛表现比较突出之外,德州表现也可圈可点。
分区域来看。三大经济圈方面,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鲁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发展指数以微弱优势领先于省会经济圈,胶东、省会两经济圈圈内互补性较强,青岛、济南各自圈内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比较明显。
沿黄九市的表现方面,覆盖省会经济圈7市,加上鲁南经济圈的两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低两极分化的情况。整体而言,一、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关于山东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报告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进一步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列入各市核心的工作议程,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数字强省的建设规划。
进一步深入分析本区域的数字经济现状,有针对性地拟定发展措施,锻长板、补短板,强化评估指标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对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
进一步强化跨区域合作,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尤其是加速经济圈内各市一体化推进数字经济的步伐,推动先进城市带动落后城市打造区域内城市均衡发展的局面。
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的创新能力,促进数字产业均衡化发展,完善产业数字化平台载体,加速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融合渗透,深化工业数字化赋能,不断壮大数字经济的规模。
近期,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软件赋能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论坛现场,北京赛迪评估公司总经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数据治理中心副主任王闯发布山东省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2021-2022年)。
本次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发展环境四个重要维度来展开。评估主要依据数据是从各市、各部门及权威公开的渠道获取,准确、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山东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与趋势特点。
总体而言,山东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向好,济南、青岛两市领跑全省,位列第一驱动,双核驱动引领的格局已明显展现;济宁、潍坊等多市处于第二梯队,各市差距较小,追赶态势也初步形成;枣庄、菏泽等市处于第三梯队,目前提升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
分领域来看,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各市发展比较均衡,提升显著,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新型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各市指数比较接近;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济南、青岛、日照三市率先建成双千兆城市;5G、窄带物联网等通信设施建设取得广泛重视,通信基站覆盖密度较高,其中济南、青岛、济宁、日照、聊城位居前五;各市数据中心建设持续发力,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市发展水平分化明显,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济南、青岛两市的优势突出。其中,济南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15%,居全省第一;数字产业化园区等平台载体在全省分布相对均衡。枣庄、济南、青岛等11市的指数超过全省平均值,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字产业竞争力水平上,济南和青岛遥遥领先,位居全省前二,其他14市亟待加强。
产业数字化方面,各市发展各有侧重,工业数字化成效突出。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产业数字化领域整体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青岛市领先优势比较突出,潍坊、济南、滨州、济宁四市紧随其后;工业数字化渗透加速,指数贡献优势明显。农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方面,青岛市表现较为突出。
发展环境方面,总体水平持续提升,但进步幅度不一。具体包含以下三个特点:创新能力一枝独秀,济南创新环境全省最优,省级大数据中心数量全省最多,青岛和烟台紧随其后;数字人才发展呈现不均衡,济南、青岛、济宁三市指数排全省前三,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强。数字经济政策环境相对完善。除济南和青岛表现比较突出之外,德州表现也可圈可点。
分区域来看。三大经济圈方面,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鲁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发展指数以微弱优势领先于省会经济圈,胶东、省会两经济圈圈内互补性较强,青岛、济南各自圈内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比较明显。
沿黄九市的表现方面,覆盖省会经济圈7市,加上鲁南经济圈的两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低两极分化的情况。整体而言,一、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关于山东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报告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进一步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列入各市核心的工作议程,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数字强省的建设规划。
进一步深入分析本区域的数字经济现状,有针对性地拟定发展措施,锻长板、补短板,强化评估指标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对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
进一步强化跨区域合作,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尤其是加速经济圈内各市一体化推进数字经济的步伐,推动先进城市带动落后城市打造区域内城市均衡发展的局面。
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的创新能力,促进数字产业均衡化发展,完善产业数字化平台载体,加速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融合渗透,深化工业数字化赋能,不断壮大数字经济的规模。